生态风景林是城市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亚热带城市生态风景林景观结构单一、林分质量差、碳汇功能弱及生态效益低等突出问题,自2001年以来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林业科研等6个项目资助下,在厦门、福州等城市开展景观树种筛选、结构配置、景观效果评价和功能提升技术研究及应用,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亚热带城市生态风景林构建与功能提升技术体系,为美化城市生态景观及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同步技术支撑。
成果在4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优化了南亚热带城市生态风景林构建技术。系统开展57个典型城市植物群落结构监测,揭示了城市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综合地带性、建群性和观赏性筛选出优良景观树种33科84种,基于植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森林景观三者的耦合关系构建了6种生态风景林群落高效配置模式,形成了城市生态风景林构建技术体系,实现了生态风景林质量与综合功能全面提升。(2)研制出城市生态风景林固碳增汇经营与调控技术。首次揭示了城市生态风景林不同混交群落碳储量空间分配格局、不同林窗尺度土壤碳排放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探索干湿交替环境对林内和林窗环境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城市生态风景林碳汇经营与调控技术,创建了生态风景林高碳汇集约经营管理新模式,高效抚育经营方式提升林分碳吸存能力20%以上,服务国家“双碳”战略。(3)构建了城市生态风景林虚拟化评价技术与效益评估体系。创新利用动态场景可视化呈现手段,用虚拟化技术搭建了生态风景林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了生态风景林虚拟化评价技术突破。从结构、功能、景观和效益等指标中选取19个评价因子,构建了城市生态风景林健康评价模型,量化了生态风景林结构与效益的关系,丰富完善了城市生态风景林监测与评估技术。(4) 集成了城市生态风景林康养等服务功能提升技术。开展城市森林景观提升试验示范与康养效果监测,利用感知属性法系统研究森林空间环境与人体心境复愈性的相关性,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林分环境对各年龄人群的康养恢复效果,集成了城市生态风景林康养等功能提升技术,景观优化后整体康养功能提高20.5%-32.6%,显著改善了生态风景林的经营管理成效。
该成果技术全面,创新性强,在福州、厦门、宁德等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城市及生态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近3年累计推广面积18.70万亩,新增产值1.6179亿元,增收节支总额6546万元,新增就业人数16185人。出版《中南亚热带风景游憩林构建理论与技术》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32篇,培养研究生17名,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1项,授权国家专利5件,得到中国林学会第三方评价的充分肯定,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项目示范带动下,实现了生态与景观功能相统一,城市森林质量与综合功能全面提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